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,2020年正式运营。
厄尔尼诺现象将如何影响我国秋冬季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?柴发合:厄尔尼诺是厄尔尼诺现象的简称,来自西班牙语ElNino的音译,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现象,具体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上升的现象。每一年的气象条件是变化的,不是恒定不变的,所以这种波动是客观存在的。
今年京津冀扩散条件总体较差但并不罕见记者:今年京津冀秋冬季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是否罕见?跟哪年气象条件相似?柴发合:今年京津冀秋冬季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并不罕见。记者:目前预测,由于全球气候变暖,未来每年秋冬季是否经常出现较差的气象条件,从而引起更多的大气重污染过程?柴发合:1961年以来,京津冀地区大气自净能力成显著下降趋势,近几年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阶段,远低于30年来平均水平。针对这个秋冬季的不利气象条件,他建议切实落实好秋冬季攻坚方案,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,以抵消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。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海洋现象,它的物理过程十分复杂。继续对2+26城市开展一市一策驻点研究。
进一步推动区域联防联控,在重污染天气高发期间,开展区域应急联动,切实起到削峰降频作用。制定企业绩效分级方案,采取差异化管控。停产平板玻璃产能660万重量箱。
同时,继续推进35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治理。优良天数184天,优良天数比例为60.5%。巩固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成果。减煤实施清洁取暖和散煤清洁替代攻坚行动,清洁取暖特别是气代煤电代煤是解决散煤污染的最有效路径。
同时,加快出台更加严格的工业炉窑、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地方排放标准,清理无证排污单位,严厉查处无证非法排污行为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.85,同比下降10.4%。
指导工业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应急响应实施方案,启动第二批正面清单筛选,对纳入正面清单的项目和企业原则上不停产、不限产、不打扰亮点制定一企一策实施差异化管控今年以来,我省重点实施差异化管控,研究制定31个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分级管控绩效评价指标和9个其他行业绩效评价指标,针对5.56万家涉气企业,制定了一企一策应急减排清单,对40个高排放、高污染重点行业的2.2万家工业企业,分级提出差异化管控和应急减排要求,并建立了涉及1640个(家)项目(企业)的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。对此,我省印发《河北省2019-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,通过压能、减煤、治企、降尘、控车等工作,实现今年秋冬季全省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%的目标,促进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持续减少。治企实施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攻坚行动。
1-10月,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.55,与2018年同期持平。同时,继续推进35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治理。在用地结构调整上,强力推进建筑工地、城市道路、城乡裸露地面、企业料场、公路和露天矿山六尘共治。据测算,双代对PM2.5浓度改善贡献率达到40%以上,环境效益十分明显。
对2018-2019年秋冬季未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、问题突出的保定市、廊坊市和定州市,以及唐县、望都县、保定市清苑区、霸州市和廊坊市广阳区政府主要或分管负责人予以责任追究。全省新排查发现散乱污企业4123家,完成整改3573家,基本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。
指导工业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应急响应实施方案,启动第二批正面清单筛选,对纳入正面清单的项目和企业原则上不停产、不限产、不打扰。全面禁放禁燃烟花爆竹,实现烟花爆竹常态化禁放禁燃。
成效1-10月我省好天儿超六成截至今年11月18日,全省PM2.5平均浓度48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4.0%。全省纳入网格化监管的企业达到6.8万家。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上,截至10月底,全省完成地方铁路货运量3.93亿吨,开通多式联运线路29条,完成多式联运集装箱班列22.86万标箱,累计建成港口高压岸电29套,推广新能源汽车6.44万辆标车。省定18家重污染工业企业全部完成退城搬迁改造。淘汰燃煤锅炉2715台3072蒸吨,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7594台23283.2蒸吨,完成35蒸吨/小时以上燃煤锅炉提升改造346台20558.7蒸吨。在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的前提下,进入采暖季后,将严防清洁取暖工程覆盖地区的散煤复燃。
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.85,同比下降10.4%。压能实施去产能和退城搬迁攻坚行动,破解污染围城和传统产业治理水平不高的问题,加快压减退出过剩产能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。
特别是今年5-9月份,全省PM2.5平均浓度分别为33、35、32、24、33微克/立方米,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,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。持续开展大气环境执法检查专项行动,累计检查企业10万多家次,查处并督促整改涉气环境问题5.8万多个,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环境污染问题。
目标今年秋冬季全省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%经专家预测,今年京津冀区域秋冬季气象条件相比往年总体不利,将面临雾霾持续时间长、覆盖范围广的情况。降尘实施面源污染治理攻坚行动。
截至10月底,全省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地5195个,建筑工地安装视频监控5147个,安装PM10在线监测系统5156个。此外,我省建成省大气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,已具备空气质量监测、空气质量预报、重点排污企业监控、移动污染源监控、建筑施工工地、露天禁烧、应急减排措施等功能,接入国控、省控、乡镇、港口、园区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632个,企业5535家,秸秆禁烧监测点4336个。全省2019年7月1日起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标准。落实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治理达标验收八条要求,全面强化扬尘面源污染管控。
加强联合会商,提前预报预警,最大程度缩时削峰。实施停产水泥产能352.3万吨。
在能源结构调整上,截至11月7日,全省共计完成气代煤电代煤工程220.849万户,完成洁净煤配送527.69万户、431.26万吨,完成型煤炉具配送96.71万户。其中10月份,全省PM2.5平均浓度4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8.5%。
同时,加快出台更加严格的工业炉窑、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地方排放标准,清理无证排污单位,严厉查处无证非法排污行为。取缔散煤销售网点500家。
推进矿山迹地绿化修复,加快停产矿山达标整治。优良天数184天,优良天数比例为60.5%。减煤实施清洁取暖和散煤清洁替代攻坚行动,清洁取暖特别是气代煤电代煤是解决散煤污染的最有效路径。开展打击黑加油站点行动,累计查处黑加油点3158座、非法流动售油车1486辆,收缴油品6492.8吨。
停产平板玻璃产能660万重量箱。巩固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成果。
同时,对产业集群进行升级改造,推行清洁生产审核。减排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,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,对涉气污染源做到全覆盖。
措施调整产业、能源及交通运输结构在产业结构调整上,截至10月底,全省完成压减炼铁产能733万吨,炼钢产能718.75万吨,压减煤炭产能1006万吨,淘汰火电产能50.6万千瓦。控车实施移动源污染治理攻坚行动,大力推进公转铁和海铁联运,禁止汽车短驳集港等变通行为,大幅减少重型柴油货车污染物排放。